《旺达与巨像》廿载记:沉默主角如何颠覆游戏道德叙事

当二十年光阴掠过禁忌之地
2025年10月18日,《旺达与巨像》迎来发售二十周年。这款由日本游戏诗人上田文人打造的作品,以其沉默主角的独特叙事,在游戏史上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。
沉默面具下的疏离美学
游戏界向来信奉"沉默主角即玩家化身"的法则。从《半条命》的弗里曼到《塞尔达传说》的林克,这些角色或是噤声不言,或是永远隐藏在头盔之下。但上田文人反其道而行——主角旺达的沉默非但没有拉近距离,反而筑起一道情感屏障。
屠龙勇士的道德悖论
表面看,旺达具备所有英雄要素:为爱赴死的决心、指引前路的圣剑、十六尊庞然巨像。但细究之下,这位"英雄"实则是入侵者。多数巨像只在遭受攻击时才被迫反击,它们流着漆黑血液,发出凄厉哀鸣,每尊都闪耀着兽性的高贵,却被旺达尔一一屠戮。
留白处的人性微光
游戏开场即是旺达策马穿越禁忌之地的中途。我们仅知他带着"上古之剑",要解救爱人莫诺,还有忠驹阿格罗相伴。这些碎片暗示着游戏世界之外的完整人生,就像水墨画的留白,越是克制越显深邃。
剧场化的道德困境
玩家操控旺达如同演员诠释角色。你可以选择在击杀巨像后多看望莫诺几次,或通过操作展现他是武艺高超还是笨拙顽强。但核心选择权始终在旺达手中——这种设计让道德反思更具穿透力。
对比下的叙事革命
当《生化奇兵》用剧情反转指责玩家,《特殊行动:一线生机》通过加载屏说教时,《旺达与巨像》选择沉默。它不要玩家廉价的负罪感,而要你真正理解旺达。这种理解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,而是复杂人性的共情体验。
禁忌之地的永恒回响
结局时,化为婴孩的旺达被封印在禁忌之地,重生的莫诺似乎想要抚养这个"凶手"。这个充满佛教轮回意味的收尾,让玩家意识到:我们曾是旺达的旅伴,但最终都要独自面对自己的选择。
二十年过去,这片禁忌之地仍在游戏史上投下长长的影子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艺术从不需要说教,沉默本身就是最震耳欲聋的叙事。
欧博用户评论